本文主要講的是蔣孝武,以及和蔣孝武多少歲相關的知識,如果覺得本文對您有所幫助,不要忘了將本文分享給朋友。
江南案為何能葬送蔣家王朝
華裔美籍作家劉宜良被臺灣黑幫人員刺殺于舊金山的家中,而讓他斷送了性命的就是他親手寫下的《蔣經國傳》,這本書的出版,使得臺灣當局派遣黑道殺手前往美國將劉宜良殺害,同時又因為這起刺殺案,徹底打亂了蔣經國的接班計劃,葬送了蔣家王朝在臺灣的統(tǒng)治時代。
劉宜良的筆名叫做“江南”,但他卻不是一個專職作家,在成為作家前,劉宜良憑借著底子干凈做事認真的優(yōu)點進入到了蔣經國主持的“國防部”政治干部訓練學校受訓。然而并沒有走上仕途,因為他拒絕被派往部隊當指導員,因此被校方退學。他隨后在臺北市師范大學英語系讀書,畢業(yè)之后進入新聞界擔任《臺灣日報》的記者,學習英語的經歷也為他之后以記者的身份派去美國奠定了基礎。
1967年,劉宜良以《臺灣日報》記者身份常駐美國,并且加入了美國國籍,在美國期間他以江南為筆名,發(fā)表了大量的披露蔣氏父子獨裁統(tǒng)治臺灣黑幕的文章,并且寫出了為他賺得大量金錢名譽但也讓他丟掉性命的《蔣經國傳》。他所寫的《蔣經國傳》卻與那些地攤文學不同,他在書中寫出了大量不為人知的臺灣政治秘辛,并且內容大多不是捕風捉影、道聽途說的野史,而是掌握的一手資料。
劉宜良除了《臺灣日報》記者的身份,他還有著多重身份。首先他在政治干部學校經過受訓后并不是與臺灣政治脫離了關系,相反他的身份轉入了地下,成為了一名特務。劉宜良加入了軍統(tǒng),后來軍統(tǒng)改名為情報局,劉宜良一路下來都是領著工資,為臺灣情報局效力的情報員,而他之所以會被派往美國,也是因為臺灣情報局讓他以記者的身份前往美國收集美國相關的情報。
他又被美國的情報單位所看中,劉宜良成為了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的線民,這樣一來劉宜良就成為了雙面間諜,他游走于臺灣情報局和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之間,生活在美國的劉宜良逐漸不把臺灣當局放在眼里,他開始以作家江南的身份發(fā)表著文章贏得名利,日子過得好不快活。
但劉宜良瀟灑快活了,蔣經國卻很難受,劉宜良曾經是自己政工干校的學生,說起來也算是蔣經國的門下弟子,又是國民黨的特務人員,所以他對于蔣家和國民黨內部不為人知的內情有獨特的渠道了解,如今這個“自己人”卻揭蔣家的老底,這令國民黨當局十分憤怒。國民黨的情報人員在《蔣經國傳》這本書出版前聯(lián)系到劉宜良,給他一筆錢讓他刪掉書中對蔣經國不利的言論,劉宜良收下錢并答應了。
但經刪改后出版的《蔣經國傳》內容仍然不利于維護蔣經國的形象。更讓國民黨當局忍受不了的是,劉宜良寫書還寫上癮了,他正在寫的《吳國楨傳》,其中對國民黨獨裁統(tǒng)治大加揭露,并且還涉及蔣介石和宋美齡等國民黨高層的丑聞。
1978年蔣經國就任民國“總統(tǒng)”一職,成為了執(zhí)掌國民黨的領袖。而到了1984年,蔣經國已經考慮傳位問題,最有希望接任蔣經國位置的就是他的兒子蔣孝武,但劉宜良這么一寫書揭露蔣家內幕,會不會影響到蔣家在臺灣的統(tǒng)治呢?
蔣孝武當然十分緊張,于是他便想模仿自己的祖父蔣介石,使用暗殺方式將劉宜良除掉。20世紀80年代,為了培養(yǎng)蔣孝武,蔣經國有意讓他插手國民黨的情報特務及黨務活動。在蔣孝武的指示下,臺灣情報局決定對劉宜良實施“家法”予以制裁,臺灣情報局局長汪希苓派遣臺灣黑幫竹聯(lián)幫完成刺殺劉宜良的任務,于是竹聯(lián)幫的幫主陳啟禮親自出馬帶隊來到美國,1984年10月15日上午,陳啟禮等人在舊金山劉宜良的住所將其三槍擊斃,
劉益良被刺案件在臺灣引起軒然大波,蔣經國迫于強大的輿論壓力下令警方進行極大力度的掃黑行動,逃回臺灣的陳啟禮、吳敦等人很快就被逮捕,董桂森則逃到巴西一年后被巴西警方逮捕引渡到美國。美國要求引渡陳啟禮、吳敦,但遭到臺灣當局拒絕。
美國透露出有一份證實國民黨情報人員介入此案的錄音帶,徹底宣判了國民黨當局的罪行。蔣經國于是在1985年1月10日下令逮捕了情報局長汪希苓等人,要求徹查此案。而陳啟禮準備的錄音帶也公之于眾,宣稱蔣孝武就是謀殺江南的元兇。
迫于內外壓力,蔣經國只得公開宣布蔣家后人從此不再涉足政治,蔣孝武也被“流放”至新加坡?lián)巍芭_灣駐新加坡商務代表團副代表”,徹底斷送了自己的政治生涯。蔣家王朝自蔣經國之后最終走到了歷史的盡頭。
蔣孝武如何大義滅親
蔣孝武大義滅親:1978年,蔣經國終于當上了“總統(tǒng)”,與此同時,蔣孝武的“太子”地位也越發(fā)明朗化。為了栽培蔣孝武,蔣經國在陽明山上開辦訓練班,讓許多精英子弟“陪太子讀書”。
從這個訓練班中畢業(yè)的,就有連戰(zhàn)、宋楚瑜、吳伯雄以及錢復等后來島內政壇上的風云人物。而一俟蔣孝武畢業(yè),這個訓練班便告結束。后來,有人將這個訓練班的畢業(yè)學員稱為“太子黨”。
但畢竟時代不同了,當時島內外要求蔣經國結束家族統(tǒng)治的呼聲很高,蔣經國也不敢明目張膽地將蔣孝武提拔為自己的接班人。于是,他先任命蔣孝武為中廣公司董事長,讓他經營國民黨的廣播事業(yè)。
其實,黨營的廣播事業(yè)與當時島內的特務機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蔣孝武由此向國民黨軍特部門滲透自己的勢力。到后來,蔣孝武以“總統(tǒng)”助手的名義直接插手“國安會”事務。特務們每天都要向蔣孝武匯報,再由他向蔣經國匯報。
而且,蔣孝武在“黑道”上頗能周旋。由島內外省子弟所組成的竹聯(lián)邦更是成了他的外援,加上有蔣經國給他撐腰,蔣孝武權勢熏天,明眼人都看得出,他成為所謂的“蔣三世”只是時間問題。
對于蔣家第三代的繼承人問題,其實早在蔣介石還在位時,就有所考慮。蔣介石本來很看中自己的長孫蔣孝文。可惜蔣孝文被酒、色和糖尿病搞壞了身體,在病床上一躺就是18年,成了個廢人。
于是,比蔣孝文小10歲的弟弟蔣孝武變成了“太子”之位的不二人選。
但“江南案”的發(fā)生,使蔣氏父子“父位子承”的美夢破滅。摘自:《上海譯報》12月8-14日
擴展資料:
大義滅親,讀音dà yì miè qīn,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為了維護正義,對犯罪的親屬不徇私情,使受到應得的懲罰。
對于證人作證方面較大的突破,是擬規(guī)定除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的案件外,一般案件中近親屬有拒絕作證的權利。但近親屬僅限父母、子女和配偶。
在美國方面強大的壓力下,蔣經國一方面不得不宣布蔣家人“不能也不會接班”,另一方面將蔣孝武送去新加坡,擔任“臺灣駐新加坡商務代表團副代表”,有“流放”的意味。從此,蔣孝武遠離了島內的政治中心。而蔣經國在幾經權衡后,最終選定李登科作為自己的接班人。
1987年12月,蔣經國病情惡化,蔣孝武回臺灣看望父親,這是父子倆最后一次見面。蔣孝武是哭著從父親的病房出來的。
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病逝,曾經的“太子”蔣孝武失去了大靠山。同年4月,就有部分“立委”提議把蔣孝武叫到“立法院”去澄清“江南一案”,令蔣孝武感到世態(tài)炎涼。同時為了照顧尚在臺灣的母親蔣方良,蔣孝武積極申請回島內工作。
1991年,就在臺灣當局即將宣布對蔣孝武新的人事任命之際,蔣孝武突然在臺灣榮民總醫(yī)院因慢性胰腺炎病死,年僅46歲。這等于向人們宣告:掌控臺灣政局長達40年的蔣氏家族,正式退出政治舞臺了。摘自:《上海譯報》12月8-14日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大義滅親
鳳凰網-蔣孝武如何丟了“太子”之位
誰有蔣孝武簡介
離開蔣家這段日子以來,我到現(xiàn)在還難以忘懷,1987年12月13日,也就是蔣經國死前一個月,蔣孝武結束臺灣假期向蔣經國拜別的那幕情景。 那時候,種種跡象顯示蔣經國的病情愈來愈惡化的狀況,可是,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卻必須逼迫蔣經國做出決定,讓二兒子蔣孝武遠離臺灣,而孝武似乎也從醫(yī)生那兒,隱約知道蔣經國的病情,所以,那天中午,他在七海官邸吃過中飯之后,到蔣經國房間拜別,然后紅著眼眶走出房間,遇到了我,孝武眼淚不禁奪眶而出,他有些哽咽地說:“以后父親要你們多費心照顧了!”說完,就形容憔悴地步出官邸。果然一個月后,蔣經國就病逝。 說起孝武,外界總會不期然地想起不少政治事件,都和他扯上一些關系,但是,到底真相如何,現(xiàn)在已死無對證,也沒有人再去追究這件事情。 對孝武的印象,早源于孝武三兄弟小的時候。記得是孝武小時候,就 舷壬 補 飧魴⑽滸?!眼? 6歡駝Q秸5模杉 且桓觥凹頗倍嘍恕薄骯砹榫 鋇男『?。孝訛础时候?J稚系牧閿們 歡 捅恍⑽涓 吡恕?/p老先生習慣在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給一個紅包,給孝字輩的晚輩做鼓勵。有一次,蔣介石又發(fā)紅包了,孝武就跑去孝勇那兒,說:“阿弟??!你有錢要多用!”他勸孝勇盡量用錢,而自己卻非常吝惜自己手上的金錢。有一次,孝武中了一次愛國獎券,有人起哄要他請客,可是他就是不愿拿出一部分錢與大家同樂。 孝武的婚姻,也是蔣家公子當中,非常不順利的一個。 他的太太汪長詩,父親曾是臺灣駐歐“外交”人員,和孝武是在留學德國期間認識的,后來兩人相愛就步入結婚禮堂,可是,卻因為孝武處處要耍個性,而和汪長詩走上仳離命運。 除了兩人的倔強以外,他們年紀太輕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記得在慈湖守靈的一個凌晨,忽然接到一通來自七海官邸的電話,說孝武的太太汪長詩要到慈湖來見她的公公蔣經國,大家都很納悶,汪長詩有什么急事,什么時候不可以見面,偏偏要在清晨見蔣經國,到底發(fā)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一時之間,大家議論紛紛,可是等到汪長詩出現(xiàn),大伙才知道,原來是汪長詩和蔣孝武鬧別扭,情況鬧得很僵,所以非找蔣經國出面不可。 慈湖方面知道了大致的情況,在汪小姐沒來慈湖之前,就通知蔣孝勇,叫他前來做調解人,希望能夠緩和孝武夫婦的僵局,可是,孝勇調停無效,只有請蔣經國親自出面了,汪長詩還是見到了蔣經國,蔣經國也承諾要負責找孝武,向汪長詩低頭賠不是。可是,孝武豈會如此軟弱,根本就不理會汪長詩到慈湖告狀這碼子事,對父親蔣經國的勸說也是有如耳邊風,根本聽不進去。 因為兩人老是見面就吵架,最后只有走上離婚一途。 中國人勸合不勸離,尤其是官邸子女,若想要離婚的話,更是要被老一輩的人視為是離經叛道。所以,蔣家的親戚當中和汪家的親戚,當然都希望兩人的婚姻關系能夠繼續(xù)維系下去,所以莫不想盡了辦法,為他們設法挽回殘局。 在親友的密切安排下,汪長詩準備給蔣孝武表現(xiàn)真誠的機會,于是她在從海外過境臺北機場時,蔣家親戚就希望孝武能夠去機場接機,這樣,汪長詩在孝武給面子的情況下,還可以勉為其難地回到孝武的身邊。可是,哪知道孝武對親友的這個計劃,根本是不屑一顧,覺得自己是堂堂“總統(tǒng)”家庭的第三代,別人應該來向我低頭才對,哪有堂堂男子漢向女人低頭的道理,因而,孝武根本連機場都懶得去。如此一來,汪長詩在機場等不著孝武,一氣之下,憤而離開臺灣,從此和蔣孝武分道揚鑣。 人的情緣,就是這樣奇妙,孝武和汪小姐離婚之后,兩人反而成了好朋友,汪小姐每年都會固定在寒暑假回臺灣,看看她的兒女友松、友蘭。 說起孝武的工作經驗,應該是在他和汪小姐結婚后,回臺灣后的事。 當年輕的孝武回到臺灣時,老先生還在世,當時孝文情況不是太好,所以老先生對孝武的期待也就格外殷切。老先生希望這個留學德國的第二個孫子,能夠為蔣家第三代爭口氣,因而把許多希望都寄托在孝武的身上。他一回國,老先生就發(fā)布孝武當國民黨中央黨部的專門委員,這個職位和中央黨部的總干事平行,一般大學畢業(yè)的青年,如果參加國民黨的工作人員招考,即使他的能力、學識、人品再好,即使是考上了,也只能從助理干事做起??墒牵舷壬⒉挥X得這有什么了不起,還說這是要給孝武“磨煉磨煉”。 在黨部上班的時候,他自己開美制道奇吉普車去辦公室,后來,他由黨部轉到“輔導會”經營的華欣文化事業(yè)公司。當籌備主任的時候,那時“輔導會”的主任,也就是他的頂頭上司是趙聚鈺。趙主任是孝武父親的老部下,對孝武焉有不關照的道理,自然是要什么有什么。 江南案(據稱《蔣經國傳》作者江南,因在該書中有意“丑化元首”,遭臺灣情報部門特工刺殺身亡),給孝武政治生命一個相當沉重的打擊,這也是導致他出國避風頭的主因;但也有人認為,蔣孝武出國的另一個原因,是為了在國外比較能夠避免外來的一些干擾,讓他過一個比較平靜的新的婚姻生活。 的確,孝武自從和汪長詩離異以后,他展開了他新生活的第一頁。在這第一頁的扉頁上,他認識了一位臺灣籍的小姐蔡惠媚,而這位臺籍小姐竟然改變了他的后半生。 認識蔡惠媚之前,孝武的私生活是很受外界關注的,當然這些關注有相當一部分是帶著一種異樣的眼光在看待他??墒牵谒J識了蔡惠媚之后,卻奇跡式的,改變了以往不為家人和外界認同的生活方式,在作為和生活步調上,都慢慢做了微妙的轉變??梢?,愛情的力量即使在這位時人視為“太子”的身上,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 蔡惠媚本來是孝武尚未離婚時,他女兒友蘭的英文教師。蔡惠媚生長在臺中望族,在經濟上,她根本沒有必要外出賺錢,可是,上天有意讓她和孝武借著當家庭教師的機會,兩人結合。 孝武為了追求蔡惠媚,據說花了10年的時間,才感動了蔡惠媚本人和蔡家。特別是蔡家本身是臺中的大戶人家,根本沒必要去攀蔣家這門親戚,而且,臺灣人對蔣家基本上是有著十分歧異的看法,加上孝武過去在政壇上的一些風風雨雨,蔡家自然早有所聞,所以,女方家長對這門婚事,基本上最早的興趣實在不大,要不是孝武苦苦追求,感動了蔡惠媚,恐怕這門婚事永遠都不會成功。 蔣經國對孝武的這檔婚姻,非常重視,而且這是蔣家頭一次和臺灣籍人士結姻親,自然更為重視,何況孝武有離婚紀錄,蔣經國怕孝武再有失足紀錄的話,勢必引起社會更為負面的批評。所以,父子兩人為此曾經做了一番深談。當蔣經國明白兒子這次是真心要和蔡小姐在一起后,他才要孝武以蔣經國本人的名義,把蔡惠媚的父母請到七海官邸來,由蔣經國出面在官邸客廳準備茶點,招待了蔡家二老,并且借著茶敘的時間,由蔣經國、蔣方良夫婦,親口和蔡家二老把親事定下來,但是為了盡量減少外界干擾,婚禮決定在孝武“駐節(jié)”的新加坡舉行。 孝武在新加坡舉行的婚禮,由于蔣經國是不可能出臺的,其他的蔣家親人也不可能前往,所以,蔣經國特地命令蔣孝勇代表全家,到新加坡去參加孝武的婚禮。 從整個人生經歷來看,如果說蔣孝武的性格不是那么倔強,而且不發(fā)生江南命案,他是不可能就此從政壇上銷聲匿跡的。他的個性讓他在政治上的發(fā)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局限,更不幸的,在他結束“出使”海外生涯時候,卻突然在一次健康檢查中,無故暴卒。他的死不但讓類似江南命案的案子變成懸案,而且也留下了許多的疑點,為后人帶來更大的臆測空間。 蔣孝武死后,蔣家變成一門四寡,這個家族真是多災多難。
蔣孝武是怎么死的?
蔣孝武是因為得了慢性胰腺炎死的。
蔣孝武1945在浙江奉化出生,是蔣經國的第二個兒子,臺灣大學政治系畢業(yè),1969年德國慕尼黑政治學院畢業(yè)。
1974年獲中國文化學院中美關系研究所法學碩士學位,曾任行政院國軍退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參議、國民黨中央政策委員會專門委員、華欣文化事業(yè)中心主任等職位,在1991年的7月1日,蔣孝武因為患慢性胰腺炎去世,年僅46歲。
擴展資料:
蔣經國次子蔣孝武,從小心眼多。蔣介石每每坐在椅子或沙發(fā)上看著兩個孫子嬉鬧時,常對身邊的人說這個孝武啊,眼睛經常動不動就眨呀眨的,可見他是個計謀多端的鬼靈精。
隨著年齡增長,蔣孝武的性格變得倔強、任性。蔣孝武在臺灣社會謀求發(fā)展之時,正值蔣孝文身染惡疾、病魔纏身,因此蔣家上下均把未來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為使蔣孝武盡快進入所應扮演的角色,蔣經國還在蔣孝武1969年剛剛從德國留學歸來后不久,就安插他在國民黨黨務部門見習,熟悉情況,并開始涉足國民黨的情報系統(tǒng)。
到1976年,蔣經國又安排他出任國安會議執(zhí)行秘書一職,更是直接進入到臺灣情報系統(tǒng)的核心層面。
當年蔣介石就是循此快捷方式,授權蔣經國一步步接班的。但是,蔣經國不可能像往昔其父扶植他那般明目張膽地培養(yǎng)蔣孝武放手抓權。
而蔣孝武無論就閱歷、經驗或是素質、才干而言,與其父、其祖相比,都不能同日而語,1984年,臺灣政壇發(fā)生了一件大事,撰寫《蔣經國傳》的作家江南在美國被刺身亡。
后來,經過案件偵查的深入,很多證據都指向了蔣孝武控制的臺灣情報機關,這在臺灣引發(fā)了一場政治大地震。
為了平息事態(tài),蔣經國只好于1986年將蔣孝武外放出島,讓他遠赴新加坡,做了一名商務 副代表,島內所兼各職一并免除,從此而后,蔣孝武一蹶不振,其政治生命事實上已告結束。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蔣孝武
蔣介石曾孫有幾個兒子
蔣介石曾孫蔣萬安有兩個兒子,現(xiàn)有三胎
蔣萬安目前除育有已11歲的長子蔣得立,去年7月23日再喜獲“二寶”蔣得宇,今年2月才公開表示還想拼第3胎女兒,如今妻子如愿懷孕。知情人士開玩笑表示,蔣萬安真的身體力行,迎戰(zhàn)臺灣少子化問題。
不過對于蔣萬安妻子再懷孕的消息,蔣萬安辦公室人士均以不知情回應。
知情人士透露,國民黨中正區(qū)黨部14日晚間舉辦干部會議,席開10余桌,出席者全是黨內在臺北市中正區(qū)重要樁腳或志愿者干部,對力求鞏固藍軍基層的蔣萬安而言非常重要,蔣能否親自與會具有凝聚中正區(qū)藍軍支持的象征意義。
蔣孝武是蔣經國和哪位夫人所生
是蔣方良。
1934年,在蘇聯(lián)烏拉山區(qū),一名來自白俄羅斯的十七歲女工芬娜,結識遠從中國前來的蔣經國,當時的蔣經國,因為國共交惡,在蘇聯(lián)成為“人質”,并曾被蘇共當局“下放”到西伯利亞。蔣經國思鄉(xiāng)思母,情緒低落,遭跟監(jiān)的同時,只有辛勤投入工廠生活來暫時忘卻煩惱。芬娜在這個時候出現(xiàn),愛情帶給蔣經國莫大的安慰。這段異國戀情,使少女改名“蔣方良”,從而也改變了一生。
1935年3月,這對異國戀人結婚。12月他們的兒子蔣孝文出生。1938年又添了女兒孝章。
1937年4月,芬娜的人生更有了轉變,她遠離故鄉(xiāng),和蔣經國回到了中國。蔣經國給她起了一個漢名“方良”。不僅如此,她必須適應中國的風俗習慣,并且要適應丈夫的“太子”身分所帶來的種種變化。
1945年,蔣方良生下次子孝武。
1948年,三子孝勇誕生。
關于蔣孝武和蔣孝武多少歲的相關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