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我們迎來了
植樹節(jié)
從這些數(shù)字,了解一棵樹
1棵樹
1天可以蒸發(fā)400公斤水
大約可制作200公斤紙漿
大約可制作750卷衛(wèi)生紙
1年可貯存1輛車行駛
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
1畝樹林
放出的氧氣可供65人呼吸一年
一年可吸收各種粉塵20~60噸
一年可吸收二氧化碳67公斤
可以釋放氧氣約49公斤
可吸收有毒氣體二氧化硫4公斤
一棵50年樹齡的樹,
以累計計算——
■ 產(chǎn)生氧氣的價值約31200美元;
■ 吸收有毒氣體、防止大氣污染價值約62500美元;
■ 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31200美元;
■ 涵養(yǎng)水源價值37500美元;
■ 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1250美元;
■ 產(chǎn)生蛋白質價值2500美元;
■ 除去花、果實和木材價值,總計創(chuàng)值約196000美元。
植樹節(jié)
各地的人們
舉起鋤頭、拿著鐵鍬
挖坑、種苗、培土、澆水
一株株樹苗安了家
星星點點的綠
不斷地匯聚、壯大
那是生命的顏色
在生發(fā)、流淌
說起來簡單
但做起來
實在不易
退耕還林
陡坡地治理
建造防沙林
沙漠變綠洲
那抹綠色的背后
是吃得了苦的堅持
和不服輸?shù)木髲?/p>
三代接力,綠色奇跡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沙起好荒涼”
那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塞罕壩
塞罕壩機械林場工人在石質陽坡上造林(2016年4月13日攝)。新華社發(fā)
就在這樣惡劣的自然條件下
三代人,幾十年
用超乎想象的犧牲和意志
還清百年間歷史欠下的生態(tài)賬
這是2018年7月28日拍攝的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晨景(無人機拍攝)。新華社發(fā) 劉滿倉 攝
昔日人跡罕至、飛鳥不棲的荒原
如今已變成百萬畝人工林海
每年為京津地區(qū)
涵養(yǎng)水源、凈化水質2.3億多立方米
釋放氧氣57萬多噸
成為守衛(wèi)京津的重要生態(tài)屏障
2018年7月28日拍攝的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景色。新華社發(fā) 陳曉東 攝
我們身邊還有些人
他們沒有艱巨的任務在身
但依然為了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
守護著那抹綠色
那抹綠色的背后
是對自然的敬畏
是為子孫后代造福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治沙英雄們
創(chuàng)造著一個又一個綠色奇跡
而每年植樹的我們
也在為更多的綠色
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如果要問
為什么要種樹?
或許
當我們種下綠色
也便種下了希望
知識卡片:中國植樹節(jié)的由來
中國的植樹節(jié)定于3月12日。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孫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視林業(yè)建設。他任臨時大總統(tǒng)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yè)行政事務。1914年11月頒布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規(guī)定將每年“清明”定為植樹節(jié)。1979年2月,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jù)國務院的提議,通過了將3月12日定為我國植樹節(jié)的決議。
來源|綜合新華網(wǎng)等
來源: 未來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