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城,我們來了!但見此地:山川秀媚,土地肥沃,民風淳厚,人物磊落……我們行走,我們看見,我們閱讀,我們感受,我們沉默,我們呼喚,我們耕作,我們收獲。行走美麗中國,助力鄉(xiāng)村振興。即日起,本院特推出“翁城日記”,用志其事,以壯我行。
2022年12月25日 星期日 廣州
這些天,文化界陸續(xù)有師長、朋友,離開了我們。北京有著名書法家、建筑師,廣東有相聲大師楊達、畫家湯小銘。深受廣州人愛戴的老市長黎子流,今天也走了。之前多次采訪過他。深切緬懷!
韶關(guān)不少小伙伴,也都陽了。
上午,陳德道發(fā)來微信,說希望能夠把翁城1號糧倉申報為文保。這肯定是好事。翁城的文化遺存,應該好好整理一下,甚至可以做一個整體的打包,來進行申報。做文化,不僅僅要有熱情,而且,要有行動。陳德道的行動力是很可靠的。
做文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沒有人,文化是做不起來的。人本身就是文化,文化本身就是人,文化講的就是人在這個社會里邊的故事。所以,一方面我們要挖掘文化,另一方面,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增強自我意識,催發(fā)自我覺醒,切實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絕對獨特的文化性的存在。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劉以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