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上班匆忙,陳媽媽還沒洗漱就趕緊沖進廚房為孩子準(zhǔn)備早餐,一邊忙著手里的活一邊朝外喊著:“爸爸,幫寶寶綁下頭發(fā)!時間來不及了!”
聽見外面的應(yīng)聲,媽媽松了口氣,一會兒又不放心地探頭去看,結(jié)果看到讓人啼笑皆非的場景。爸爸抓著女兒的頭發(fā)讓她自己轉(zhuǎn)圈圈,盤成隱約成型的丸子頭,又往上面夾滿花花綠綠的夾子,姹紫嫣紅跟花園似的,綁完還邀功似的看著她,弄得她哭笑不得。
因為臨時要出差幾天,陳媽媽叮囑爸爸要照顧好女兒。晚上在酒店和孩子視頻,看到爸爸幫女兒搭配的衣服險些被閃瞎眼,紅衣綠褲子,不會就這么出門晃了一天吧?
還真是!實在是讓人不忍直視。
晚飯后爸爸說要帶女兒去學(xué)騎車,她隔著屏幕叮囑孩子要注意安全,結(jié)果孩子還是摔出一身傷,看得她心疼得不行。爸爸說:“孩子哪有那么嬌氣,就你太心軟她才一直學(xué)不會?!?/p>
身邊有很多有孩子的家庭,大部分都是全職媽媽帶的,爸爸很少參與孩子的教育,比起那些自小放養(yǎng)式長大的孩子確實嬌氣了一些。
爸爸帶娃跟媽媽帶娃有不同的模式,帶給孩子的東西也是不同的,情況允許的話媽媽可以嘗試讓爸爸多幫忙帶帶孩子。那么爸爸帶娃的模式有什么好處和弊端呢?
1、爸爸帶娃的好處:
(1)教會孩子勇敢、獨立:媽媽比較心軟,孩子磕到絆到的時候慌張得不行,孩子一看媽媽的表情更覺得受了委屈,原本沒打算哭也會一下子嚎啕大哭。相比媽媽的小心細(xì)膩,爸爸就顯得粗放一些,孩子摔了就讓他自己站起來,孩子一看沒人哄著哭也沒有意義,慢慢就會學(xué)著自己面對挫折,變得更加勇敢、獨立。
(2)養(yǎng)成完整的性格:在孩子性格養(yǎng)成過程中,爸爸起著重要的角色。玩游戲的時候媽媽更關(guān)心的是孩子的安全,爸爸更關(guān)注的是孩子是否能在游戲中得到樂趣,在安全范圍內(nèi)會讓孩子敞開玩,并且會更熱衷于戶外運動。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形成更完整的性格,媽媽給了孩子“柔”的一面,爸爸給了“剛”的一面,孩子會更活潑外向。
(3)開闊視野、理性思考:爸爸在邏輯思維方面更強,懂得也更多,在陪孩子玩過程中耳濡目染,可以幫助孩子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培養(yǎng)邏輯思維,而且因為爸爸更穩(wěn)重理性,會讓孩子學(xué)會遇事不慌張,保持冷靜的思考。
2、爸爸帶娃的弊端:
(1)不靠譜:有一句話叫“爸爸帶娃,活著就好”,爸爸帶娃總帶著隨性和好玩,有時沉迷游戲就把孩子丟在一旁,孩子干什么也不知道,常常等到孩子磕到了哭出聲才急忙去哄;因為粗心也常常忘了幫孩子換尿布、沖奶粉,做出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烏龍事。
(2)審美不行:爸爸對穿衣打扮通常沒有什么講究,只要有穿衣服就行了,媽媽手下的公主女兒、王子兒子在爸爸手下就是邋里邋遢的形象。
(3)容易把女兒養(yǎng)成“女漢子”:因為爸爸的性格比較粗放,女兒待在旁邊待久了也會養(yǎng)成大大咧咧的性子,容易變成別人口中的“女漢子”。
總之,爸爸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媽媽也要適當(dāng)“放權(quán)”,沒有人天生就會帶娃,都有慢慢學(xué)習(xí)摸索的過程,讓爸爸多多參與孩子的教育過程,這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幫助,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勇敢獨立、外向活潑,幫助孩子更客觀地看待世界。當(dāng)然媽媽也要注意管住爸爸,不要讓他“玩”得太野,以免帶壞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