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手機廠商喜歡混淆視聽,把自己發(fā)布的次旗艦機當做是旗艦機來賣,把旗艦機說成是高端機,并且還把低價當做是一種優(yōu)勢,然而事實上,有些次旗艦可能是中端機,而有些旗艦機可能是次旗艦,而很多高端機事實上根本不高端,那么應該如何區(qū)分“次旗艦”、“旗艦機”和“高端機”呢?其實并不難,逐一為你分析自然可以理解。
一、“次旗艦”會搭載次旗艦芯片,或者只搭載旗艦芯片
次旗艦搭載次旗艦芯片可以理解,比如realme GT大師探索版、realme GT Neo2搭載驍龍870,而驍龍870這顆芯片相對于驍龍888來說就是次旗艦芯片,因為搭載驍龍870處理器的手機,全部都是次旗艦,這點毋庸置疑。
另一方面,很多搭載驍龍888旗艦芯片的手機未必就是旗艦機,也只能算次旗艦,因為它們除了驍龍888之外,其他配置再無任何賣點了,比如realme GT、Redmi K40 Pro、一加9等等手機。
二、“旗艦機”一定會搭載旗艦芯片,并營造出兩到三個賣點
旗艦機一定會搭載旗艦芯片這點很好理解,畢竟旗艦機首先要滿足的就是性能,連性能都做不到頂級又何談旗艦機呢?
然而旗艦機除了要搭載一顆旗艦芯片外,還要營造出兩到三個賣點,比如OPPO Find X3 Pro的賣點就是雙5000萬IMX766主攝、6.7英寸2K屏幕、一體化機身設計等等;比如小米11 Pro內(nèi)置了5000mAh超大電池、67W無線快充、哈曼卡頓調(diào)音等等;再比如iQOO 8 Pro配備的E5三星直屏、120W有線快充、超聲波指紋解鎖等等。
需要說明的是,這里所說的“賣點”指的是友商沒有或很少有的,如果你要拿65W有線快充做賣點,我覺得太牽強了,因為千元機都已經(jīng)用上了67W快充了。
三、“高端機”不會在影像上縮水,價格也不會妥協(xié)
鑒別高端機可以看屏幕、機身品質、是否支持IP68防水等等,但我覺得最值得的方式還是要看影像,但凡包含了湊數(shù)鏡頭,例如200萬、500萬湊數(shù)鏡頭,全部都可以定義為旗艦機,而真正的高端機絕對不會在影像上縮水,比如華為P50 Pro、三星S21UItra、vivo X70 Pro+、iPhone13Pro等等。
另一方面,高端機的價格也絕對不會妥協(xié),這里指的是“妥協(xié)”并非不會降價,而是剛開始定價就不會太低,永遠不要相信定位高端市場的手機,價格只賣到三四千,它們統(tǒng)統(tǒng)都是旗艦機。
四、分清各個段位的手機價格區(qū)間,買起來會更輕松
按照今年次旗艦、旗艦機和高端手機的售價來看,次旗艦機的價格基本上都在3500元以內(nèi),旗艦機的價格在3500-5000元之間,而高端機的價格都在5000元以上,當然這其中也有例外,比如iPhone13其實只能算旗艦機,但價格卻賣到了5000元以上。
總結來說,如果你可以理解以上四點,那么區(qū)分次旗艦、真旗艦和高端機也就不再是難事了,對于預算充足的朋友來說,可能買起來會很輕松,直接買蘋果、三星、華為最貴的手機即可,但對于預算有限的朋友,我覺得理解以上四點對于你買手機而言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