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341字,閱讀全文約1.8分鐘。
當(dāng)面對喜歡的工作和掙錢的工作,應(yīng)該怎么選擇?難就難在喜歡的工作賺錢少,而不喜歡的工作賺錢多!
專家稱年輕時不應(yīng)為錢去選擇工作!“年輕人在20到30歲的年紀(jì)當(dāng)中,其實第一時間不應(yīng)該考慮能夠賺多少錢,而是青春能夠給他帶來多少的感知?!?/p>
這給人一種特別文藝的感覺,但卻也讓人感覺脫離了現(xiàn)實。
這樣的觀點雖不為錯,但網(wǎng)友卻紛紛駁斥: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又見“何不食肉糜”;考慮當(dāng)前怎么樣能活下去,養(yǎng)活自己。
試問有誰不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當(dāng)有一天我不缺錢的時候,我一定會選擇一份我喜歡的工作。
年輕人在職業(yè)選擇上,肯定是想找自己喜歡,又能夠賺到錢的,可是“魚和熊掌”卻難于兼得。
往往是難于找到合適的工作,才退而求其次,反正是不喜歡的了,為什么不挑一個可以賺錢多一點的呢?
年輕人在職業(yè)的定位上,一開始就已經(jīng)錯了,最后變得覆水難收,注定不得不一條道走到黑。既沒有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也沒有賺到錢。
一、職業(yè)定位的失敗
大部分年輕人的職業(yè)定位是失敗的,甚至應(yīng)該說是沒有的,才導(dǎo)致了找工作的舉步維艱。
年輕人想找一份適合的工作,或者說找一份感興趣的工作,可謂是大海撈針,無從下手。不要說喜歡的工作了,就連像樣的工作都找不到時,壓根就沒有選擇權(quán)了。
迫于生活的壓力,不得不逼自己匆匆找一份工作,將就著賺錢,不將就可能連吃飯都成問題了。究竟窮成什么樣,才能找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這是專家們所看不到,也想象不到的。
二、為工作而焦慮、為生存而苦惱
當(dāng)生活艱難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工作也只是賺錢的工具而已。
有時候工作并不是為了自己,而是身后的責(zé)任。不但自己要生活,還有家庭要照顧,有得選,又有誰不想往高處走?
年輕出來工作毫無后顧之憂的,沒有原生家庭羈絆的,都是中產(chǎn)家庭,工作當(dāng)然可以選擇、可以去沉淀了,這是窮苦人家的孩子望塵莫及的。
為工作而焦慮、為生存而苦惱,這種心理壓力,就可以把一個年輕人的夢想碾得支離破碎。
三、短視行為
年輕人由于工作的不穩(wěn)定,很容易選擇短視行為,只為今天和明天打算,以后的事情從來不會多去考慮和計劃。
只為賺錢也好,只為生存也罷,都是一種短視的選擇,只成顧著解決目前的難題,根本沒有心思,把一個較長遠的規(guī)劃理清出來。
因為短視的心理,就更難于遇到好的公司,好的老板,更不要說什么伯樂了。
四、被賺快錢思維誤導(dǎo)了
大部分年輕人賺錢的思維,都是越快來錢越好,時間越短越好,也就是快錢思維。
短、平、快的錢,一般都是沒有什么沉淀的,也沒有什么技術(shù)含量,大多都是以時間換取,你愿意花多少時間,就可以賺多少錢。
快錢也就是短時間內(nèi)賺到稍微可觀的錢,不少年輕人就誤認為長久可以賺那么多錢。這種伴隨著時間增長,而無法增長的錢,其實是賺得更少了。因為付出了時間,卻沒有積累的成長。
快錢可以滿足一時的心理需求和生活需求,但卻無法讓你成長與積累。一個無法讓你成長與累積的工作,最后將會讓你吃盡苦頭。
結(jié)語
由此種種,也就成為了年輕人的難,難在于焦慮、難在于責(zé)任、難在于社會的壓力。
專家的出發(fā)點是好的,提倡年輕人有夢想,敢追求,最終才能走上成功的道路。
可是生活本就沒有那么多完美,只有生存下去的時候,才有得選擇。青春的時光能把握多少就多少,只要無怨無悔,也是值得的。
以上四點,也值得年輕人謹記,工作難也別忘了成長與積累,終有一天將成為夢想的基石。
-END—
歡迎關(guān)注
@職場藏經(jīng)閣
傳播一種思想,遇見一種態(tài)度!傳播一種知識,收獲一份力量!
作者往期作品:
你人生的另一個起點:大量閱讀
破局思維:只有推倒重來,才能讓你站得更高,高手常用思維
混亂不堪的“熵增”,才是阻礙你人生進步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