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主要分為十個階段,分別是:
1、大革命階段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國民革命興起。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參與和努力下,大革命風暴迅速席卷全國。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wèi)先后“清共”,國共合作破裂。
2、土地革命階段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為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和反動統治,實行土地革命所舉行的一系列起義。
3、抗戰(zhàn)階段
1931年,侵華日軍發(fā)動九一八事變后,完全侵占中國東北,并成立偽滿洲國,此后陸續(xù)在華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戰(zhàn)爭,國民政府則采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fā)動太平洋戰(zhàn)爭后,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zhàn)。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4、民主革命階段
舊民主主義革命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以建立資本主義社會和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為目的、反對外國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革命。
5、新民主主義階段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它的目標是無產階級(通過中國共產黨)牢牢掌握革命領導權,徹底完成革命的任務,并及時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6、社會主義建設階段
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全面、準確地把握了我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一基本國情,才正確地解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任務、性質、動力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問題,引導中國革命取得了勝利。
7、文化大革命階段
文化大革命全稱“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毛澤東發(fā)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
8、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社會主義發(fā)展新階段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出席會議的中央委員169人,候補中央委員112人。會議由時任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主持。全會的中心議題是根據鄧小平同志的指示討論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9、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階段
鄧小平于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命題。
10、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以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為標志,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yè)進入新的發(fā)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