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媽小咪
01
“童顏”CP終于吵架了。
不過,兩個第一次談戀愛的人,吵架也讓人甜到心里。
各自說出憋在心里的話,情緒上頭后,在冷靜時,自覺的反省,可以說,這兩個從未戀愛過的人,給了戀人間,吵架之后,如何處理的范本。
回顧他們吵架的原因,在生活中,許多戀人也有這樣的現(xiàn)象:
起初,兩人因相識4個月,韓商言問佟年想要什么禮物。
佟年說:“想要永遠不分手”。
有點直男的韓商言迅速在腦海里解讀:不分手,就是永遠在一起,那么,就是想結婚。
即便在他心里,一直把佟年當孩子一樣的寵愛,雖然自己已經(jīng)到了人人催婚的年紀,但他心里早已決定,再給佟年一些時間,讓她慢慢長大,跟著她的腳步去經(jīng)營這段感情。
可是,想到心愛的女孩,居然提出“想結婚”,他一個成熟的男人,怎么可以讓女孩說出“求婚”的話呢?
于是,就直接問佟年是不是想結婚,正當她要解釋時,正好撞上清晨遛狗的爸爸,由于兩個人的感情還沒有得到父母的贊同,所以不好正面接招,韓商言就想辦法讓佟年先神不知、鬼不覺的溜回家,他則留在現(xiàn)場“對付”未來岳父。
只不過,這注定是一個充滿誤會的早晨。
男人和女人的思維,常常天差地遠,女生說“想永遠在一起”,男人就直接給出答案“結婚”。
備受關注的“老大與大嫂”的感情,在“結婚誤會”下,整個K&K俱樂部的人都知道了,這些神助攻怎么可能錯過這次機會呢。
然而,好心恭喜不成,卻讓兩人的誤會,變成了吵架的源頭。
問題直接升級到:兩人都認為,對方不是很了解自己。
而佟年在委屈之余,激動的說:“我是個小女孩,有些事情不是都得我告訴你,愛一個人,不就是應該用心去觀察嗎?”
接著更像連珠炮似的表示,如果韓商言真的愛她,就應該知道她心里所思所想的一切。
聽得韓商言一臉的懵圈,只好提出先冷靜一下。
看到這里,中年婦女的心,瞬間被擊中,曾幾何時,多么希望有個男人,如果自己肚子里的“蛔蟲”,我的一言一行、所思所想,只要一個眼神,無需任何語言,他都能瞬間秒懂,并付諸于行動。
然而,多數(shù)時候,就如同男人們就像“韓商言”一樣,被錯誤解讀,亦或根本是雞同鴨講。
有時候,與男人溝通時,會情不自禁的認為:男人莫不是傻子吧,無論怎么說都不能明白自己的想法。
結果,就像韓商言和佟年一樣,明明深愛著對方,卻因為一個接一個的誤會,一個不敢說,另一個想不通,而導致感情越來越淡,漸行漸遠。
02
男人真的都是傻子嗎?
亦或,不了解女孩所思所想,就是不夠愛嗎?
網(wǎng)上曾經(jīng)流行過一個女人對男人說話的“梗”:
妻子讓老公把碗洗了,結果老公真的只洗了碗,至于將碗擦干凈放進碗柜、清理餐桌、拖地這些活,全沒干。
妻子有些生氣的問老公,為什么其它事沒干,老公委屈的回復:你只讓我洗碗啊。
是不是,好氣又好笑。
是不是在心里,問了無數(shù)次“我莫不是嫁了個傻子”。
美國作家約翰·格雷在《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這本書中,作出了很扎心的解釋。
男人和女人原本自“不同的星球”,指的是,男人和女人天生思維不同,關注的點不一樣,所以在男女相處中,如果男人了解一點女性思維,女人也不懂男性思維,則會經(jīng)常出像“韓商言和佟年”一樣的矛盾。
擁有30年家庭關系領域咨詢經(jīng)驗的美國作家 愛默生.艾格里奇博士曾帶團隊,問過7000個人同一個問題:
“當你跟伴侶起沖突的時候,你的感受是沒有被愛,還是沒有被尊重?”
高達83%的男性覺得自己不被尊重,而72%的女性覺得自己沒有被愛。
簡而言之,男人和女人,由于各種原因,在對待同一件事時,態(tài)度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領域。
這也是韓商言為什么只提了,佟年沒有把鄭輝媽媽住他們家的事告訴他,他不是介意佟年讓他們住的決定,而是覺得,佟年沒有告訴他,是對他的不尊重。
但是佟年對這件事的解讀是:不想讓韓商言誤會和不高興。
兩個人的思維區(qū)域,根本不在一個范圍里。
所以說,想要一個男人,真正成為女人肚子里的“蛔蟲”,這個男人要么是歷經(jīng)了萬紫千紅的情場老手,要么是學富五車的情感心理專家,普通男人幾乎很難做到這一點。
在男人的思維里,結果比過程更重要;你對他的尊重,比愛的表達更重要。
女人,更多的,是需要愛。愛的表現(xiàn)形式,可以是男人寬厚的肩膀,也可以是耐心的傾聽,亦或是“三觀不正”的讓她發(fā)泄情緒。
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男人在聽到女人抱怨上司不公平時,不是第一時間安慰理解妻子,而是給妻子分析問題、出主意,甚至會批評妻子工作態(tài)度不端正。
正應了那句話:“大道理誰都懂,小情緒難自控,我只想要你的肩膀靠一靠,而你卻非要當起教導主任”。
03
在心理上學,有個專業(yè)名詞叫“述情障礙”:
一個人不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緒,或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緒,但無法表達出來。
簡單來說,一個人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別人當然就也不知道你的內在感受,更談不上,做出一些能夠令你開心的舉動。
在我們身邊,很多人都有這個障礙,有些是希望對方能懂,有些則是對自己的情緒麻木,只會被煩躁不安影響情緒。無論哪一種,都不利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要知道,這世上,幾乎沒有天生的感同身受,即便有,也無外乎兩種情況:
要么是飽讀詩書、經(jīng)歷豐富,對人性著豐富的閱歷;
要么是相處多年,早已有了左手握右手的感覺,對方的一言一行,思維習慣,早已了解得很透徹。
奧地利曾有一項調查:94%的離異人士認為,缺乏交流而導致的誤解,是導致他們婚姻破裂的最主要原因。
因此,戀人、愛人之間,有效的溝通,可以化解90%以上的情感問題。在《愛的五種能力》這本書中,給出了特別可行的方法:
誠懇的說出自己的感受,給對方一條通往你內心的路。
這就相當于,給你的愛人指出了一條通向你內心的路,只要遵照你的線路圖,他就可以知道如何去愛你。
或許有人會如佟年一樣疑問,既然愛我,不就是應該了解我嗎?
其實不然。
相愛往往是荷爾蒙起作用,而兩個彼此懂得的人,卻是需要不斷溝通,不帶負面和指責情緒的,真實的將自己的感受說出來。
值得提醒的是,在表達自己感受時,一定要基于實是求事的情況下,經(jīng)常聽到有些人習慣說“你這個人總是如此”、“這么多年了,從來沒給我送過禮物”等,情不自禁的夸大事實,這樣的話,會直接導致對方的反感,讓他覺得,你根本看不見他的付出和努力,從而更激起對方的反駁欲望。
同時,盡可能準確描述自己的感受。
比如,有些人喜歡用“不舒服”描述自己的感受,生氣了是“不舒服”、委屈也是“不舒服”、傷心了還是“不舒服”,大概“不舒服”,在男人聽來,更多可能會誤以為,你身體不舒服。
在這里,有個原則:關系越遠的,用詞越粗;關系越近的,用詞越細。
也就是,關系一般的朋友,并不是那么在意你的感受,你用一個“不舒服”就可以達到目的了。
如果是親密關系的愛人,朝久相處,就要盡量使用更精確的詞語:委屈、傷心、尷尬、羞愧等,亦或高興、自豪、開心等。
學會理解對方的感受,踏上走進對方內心的路。
這一點,通俗來講,就是共情。
需要我們學會兩個基本功:
第一、接納對方的負面情緒。
比如,妻子心情不好而哭起來,你卻說:“哭有什么用”?;蛘?,丈夫在單位受到排擠,心里難過,你卻說:“那肯定是你做得不夠好”。
這就是典型的對情緒的忽視。每個人都擁有好情緒和壞情緒兩種,都應該被關注和被接納,而不是,只能有好情緒,而不能有壞情緒。
試想一下,妻子本來只是想向你傾訴,她心中的難過,你這句話,卻扎扎實實堵住了她傾訴的欲望,一次又一次被堵,情緒的結就越來越深;妻子對丈夫也是一樣的。
反過來,如果丈夫不管對錯,先接納了妻子的情緒,讓她把話說出來,那么,就相當于幫助妻子去掉了一層讓她不開心的“污垢”,留下的當然是開心。
第二、嘗試幫助對方表達她的情緒。
很多人在情緒不好時,會出現(xiàn)腦子短路,除了哭鬧之外,根本無法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感受。
這時候,就需要愛人用心觀察和體會,盡可能的用一些精確的詞語,幫助對表達情緒。
比如,女友在哭的時候,你可以結合觀察和事情的前因后果,嘗試對她說:“你是不是有些沮喪?”
再總結一下,實現(xiàn)“共情”,需要遵照“先關注‘情’,再關注‘事’”的原則,具體步驟是:
接納對方的任何情緒;
引導對方說出事情真相和內在感受;
“對人不對事”的肯定對方的行為(不去評判事情的對錯,只是肯定對方有這種情緒,理所當然);
幫助對方找到打開心結、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要直接告訴她方法,讓她自己說出來。
四個步驟不能亂。
盡可能允許對方的行為。
他睡覺打呼嚕、吃飯吧唧嘴、不會關心人、襪子亂丟……
她做飯不好吃、太啰嗦……
多數(shù)婚姻矛盾,幾乎都是一件件難以改掉,又讓對方不喜歡的習慣累積起來的,而讓矛盾升級為戰(zhàn)火的,則是想將對方改造成自己心目中的模樣。
楊絳先生的《我們仨》中,提到過:
她喜歡將毛巾折得有棱有角,可錢鐘書和阿圓用過,總是隨意地團起來扔過去。
她說過幾次,發(fā)現(xiàn)他們沒聽進去,便不再說。她會自己把毛巾團打開,折得有棱有角,再放回去。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于整個人生而言,多數(shù)時候,并不存在著誰就是絕對的對,誰就是絕對的錯。
那么,如果強行讓身邊人按照自己的習慣去生活,必定會產(chǎn)生矛盾。
而最好的改變對方的方法,就是“允許”。
允許對和自己不一樣,允許對方做一些傳統(tǒng)意義上的錯事,你可以要求自己這么做,也可以幫助他按照你的方式做,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去感染對方,如果他能夠改變或許皆大歡喜,如果不能,那也是他自己的權利。
你的權利,只是做你自己想做的事。
每個人都有他的優(yōu)點和缺點,接受一個人,最重要的是看他的缺點,你是否能接受。
兩個人,于茫茫人海中,相識、相知、相戀、相愛,是難得的緣分。
放下改造,坦誠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