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德斌
當前,全國各地群眾性體育運動持續(xù)升溫,部分群眾性體育賽事更是火爆全網(wǎng),受到群眾廣泛好評和歡迎,并有效提高了地方的知名度、美譽度。與此同時,有少數(shù)群眾體育賽事存在“跑偏”“變味”跡象,如花大價錢請“外援”冒名頂替,或讓體壇高手“掛名”領薪水但實際工作就是為單位打比賽、爭名次……受訪專家認為,應引導群眾性體育賽事樹立正確的勝負觀,保障群眾性體育運動群眾的參與度和獲得感。 (11月14日《半月談》)
眾所周知,群眾性體育運動面向普通民眾,并非專業(yè)運動員,所以競技水平較低,主要倡導“重在參與”精神,借此鼓勵群眾積極參加體育活動,達到鍛煉身體、提升體質(zhì)、普及體育項目等作用。可以想見,如果專業(yè)運動員作為“外援”,加入到群眾體育比賽,那就會因?qū)嵙沂猓纬伞敖稻S打擊”,輕松獲得勝利。因此,一些單位花大價錢請“外援”,實則破壞了公平性,且涉嫌作弊造假,有違開展群眾性體育運動的意義。
體育比賽具有激烈的對抗性,參與者都想獲勝,就會盡可能拼出實力,令比賽顯得緊張刺激,特別是競技水平旗鼓相當?shù)馁愂拢^程往往一波三折,不斷呈現(xiàn)看點,頗具觀賞性、娛樂性,令參與者和觀眾樂在其中。所以,群眾體育競技水平雖然較低,卻依然精彩紛呈,吸引了眾多觀眾??扇绻谌罕婓w育賽事里,摻入了高水平的“外援”,就會令賽事的天平一邊倒,形成吊打?qū)κ值木置?,比賽結(jié)果失去懸念,也就沒有了看點。
而且,群眾體育賽事主要就是普通民眾參與,可能水平不如專業(yè)運動員,但能夠參與其中,就能得到展示個人能力的機會,也會鼓勵更多人參與體育鍛煉??墒恰巴庠奔尤牒螅蜁蔀橹鹘?,擠占非專業(yè)選手的名額,讓普通職工失去上場比賽和展示的機會,令群眾體育的參與性大打折扣。
據(jù)介紹,一些單位之所以花天價請“外援”,主要是想博取賽事勝利,向領導、社會展示“風貌形象”等“爭面子”“博眼球”,或者為了在與兄弟單位的競爭中“樹形象”“拼高下”,展現(xiàn)“高人一等的管理水平和組織能力”。這樣做顯然是將體育賽場當成了“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暴露的是扭曲的“勝負觀”,不僅與群眾性體育活動的初衷南轅北轍,也會帶歪社會風氣,滋生形式主義和奢侈浪費。
既然是群眾性體育運動,就應該遵循重在參與、淡化勝負的理念,花錢請“外援”、弄虛作假的事,還是別再干了,讓群眾體育回歸大眾化活動,讓更廣泛的群體參與體育鍛煉,才是正確的發(fā)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