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忽悠12名幼童當免費疫苗試藥人?當地辟謠:此為虛假消息
最近,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qū)的一起“志愿者疫苗”事件引起了廣泛關注。據網友爆料,多家鄉(xiāng)鎮(zhèn)幼兒園以“接種疫苗”的名義,讓幼兒以“志愿者”的身份參與ACYW135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Ⅲb期臨床試驗,而每次采血后僅給予150元的交通補貼費。該事件的真相究竟如何?
根據網傳截圖,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評價4至6歲人群接種ACYW135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后的安全性與免疫原性,以擴大可接種人群的年齡范圍。
計劃招募1000名合格志愿者,按照1:1的比例隨機接種研究疫苗和對照疫苗,并詳細載明了研究過程和訪視內容。一份截圖上顯示,監(jiān)護人身份為奶奶,簽字確認孩子參與研究,時間為2023年10月。
這一消息在網絡上引發(fā)廣泛熱議,焦點集中在是否有明確告知和是否有合理報酬等方面。然而,12月14日,有關記者聯(lián)系到臨渭區(qū)教育局,一名工作人員表示,是家長存在一些誤會,已經與他們解釋清楚,解開了誤會。各級部門也對此進行了調查,認為網傳消息不實。
在進一步了解這一事件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審視一下涉及的各個方面。
首先,有關疫苗試驗是否具備家長的充分知情同意,以及是否明確告知了風險和福利,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根據監(jiān)護人的簽名,看似是經過詳細解釋后的同意,但我們也需要了解這些監(jiān)護人是否真正理解了研究的性質和可能的影響。
其次,關于孩子們參與試驗后僅僅給予150元的交通補貼費一事,也引起了社會的關切。這樣微薄的補貼是否合理,是否能夠真實反映出參與者所付出的努力和風險,都是需要審慎考慮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是否有更加合理的激勵機制,以確保家長和孩子們在參與研究時能夠得到公正的回報。
在調查中,臨渭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網傳的信息純屬虛假。這一立場也得到了相關部門的支持,并已經上報了投訴。
然而,我們也需要保持對這一事件的警覺,確保調查是真實、透明、公正的,以維護公眾對疫苗試驗的信任。
在這一事件中,我們不僅僅看到了信息的傳播速度,也看到了社會對于兒童參與疫苗試驗的擔憂。
作為公眾,我們期望在類似研究中,能夠更加關注研究的倫理和合理性,確保每一個參與者都能夠得到充分的知情同意和公正的對待。
同時,相關部門也應該進一步加強對于研究計劃和試驗過程的監(jiān)管,以確保科研的合法合規(guī)。在未來,我們希望看到更加透明和負責任的科研實踐,以推動社會的持續(xù)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