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下你有沒有有這樣經(jīng)歷:
“男朋友今天一天都沒怎么說話,于是你的大腦就開啟了腦洞模式:他為什么不說話→是不是因為上次的事在生我氣(妄下定論)→他憑什么生氣,有事不能好好商量嗎(責備)→上次他….我都還沒…呢(翻舊賬)→吵架→為什么他每次都讓我難受(消極過濾)→我真是遇人不淑(貼標簽)→我不懂和伴侶相處(過度概括)→我不配得到愛情(責備自己)”
可以看到典型的胡思亂想有千萬種理由讓自己陷入消極的扭曲想法里,心情難受不說,最終還會懷疑自己。
以理6點可以幫你停止過度思考。
1、對你的思維操持警覺
過度思考是一種習慣,很多時候你是意識不到的。所以,當你出現(xiàn)一些負面想法的時候,跳出來,去分析一下自己的思維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去認識到你自己的問題所在。當你的大腦中一遍遍地重放著你悲觀的猜測,或者擔心你無法控制的事情時,你首先要告訴自己想的并非是現(xiàn)實。
2、打斷思緒,讓自己忙起來
有些壓力源是回避不了的,比如伴侶的冷淡就在那里,你躲不掉,那至少請在自己的腦子里躲開他??臻e是焦慮者的大敵,只要你的腦子和手腳閑著,腦子就會不間斷地被動運轉(zhuǎn),所以,一旦發(fā)現(xiàn)你陷入空想,就趕緊打斷,去做一些同時用腦用手的事情,如寫日記、打游戲、交談或是健身。
3、回避刺激源
這需要找出你主要焦慮的內(nèi)容,然后避開生活中的刺激。如果你主要擔心的是疫情,怕自己會被感染,就少關注這些負面新聞;如果你懷疑伴侶出軌或冷暴力,就少去看一些助長你疑神疑鬼的短視頻毒雞湯;如果你剛剛失戀,睹物思人,就把你們的回憶都清理干凈,和戀愛相關的信息也暫時別刷。
4、樂觀歸因,停止自我攻擊
樂觀者和悲觀者在面對消極事件時,有著不同的歸因偏好。前者傾向于認為的原因是客觀的、暫時的和特殊的,而后者則認為它們是個人的、永久的和普遍的。比如,樂觀者認為一個人經(jīng)歷失敗是時運不濟,沒什么大不了,卷土重來就是;而悲觀者會覺得是自己笨,人蠢沒藥醫(yī)。這種歸因模式會讓人自我打擊,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5、做有效的事情,讓情況好起來
當你反復地去琢磨一件事的時候,實際上你已經(jīng)陷入了無意義的空想。胡思亂想并不能避免你擔心的事情發(fā)生,有效的行動才能改變局面。當你擔心會被感染時,刷負面新聞不會讓你變得更安全,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門卻可以;當你擔心對方不愛你時,反復猜疑和祈禱不能讓他多回你兩句話,責備和控訴也不能讓對方“良心發(fā)現(xiàn)”,那倒不如坦誠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還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