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駝
從“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到“三十而已,四十乘風破浪……”“年齡和成長”的關注度一直都在。20歲,30歲,40歲,仿佛每個年齡段的人都在試圖打破年齡的標簽,定義自己。
詩歌《走在自己的時區(qū)里》中寫到:有人22歲就畢業(yè)了,但積累了5年才找到工作;有人25歲就取得成就,但在50歲卻變得一貧如洗;也有人等到60歲才找到自己最熱愛的事業(yè),然后善始善終。
一個人最終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決定了他人生的終點。有的花開在早春,有的花開在晚秋,雖花期不同,但都是最美的。與其盲目追隨別人的腳步,不如把握自己的節(jié)奏。
不必羨慕別人的生活
看過這樣一個視頻。
在店里忙碌的店員,羨慕著有寒暑假的老師;煩惱著如何提高學生成績的老師,羨慕吹著空調(diào)也能賺錢的店主;每天處理著大小瑣事的店主,羨慕在家不用工作的家庭主婦;在家洗衣做飯帶孩子的家庭主婦,羨慕可以自由選擇工作的店員……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碑斈阍诹w慕別人時,殊不知,別人也在羨慕著你。有時我們習慣性地羨慕著別人,當經(jīng)歷了別人所經(jīng)歷的一切,才發(fā)現(xiàn),那其實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玫瑰,都盛開在同一個古典莊園里;也不是所有的海鷗,都會棲息在同一片海域。
你所羨慕的生活,未必屬于你;你所期待的日子,也未必適合你。與其羨慕自己沒有的,不如沉下心來,珍惜自己擁有的。
不要拿著別人的地圖找自己的路,有價值的人生,不是復制別人的生活,而是腳踏實地地過好自己的人生。
把握好自己的節(jié)奏
村上春樹曾在書里寫道:“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說,我都認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確的。無論別人怎么看,我絕不打亂自己的節(jié)奏。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的怎么也長久不了?!?/p>
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步調(diào),活在自己的節(jié)奏里,才是一個人高層次的自律。
書籍《明朝那些事兒》出版后,隨之掀起一股明朝歷史熱,作家當年明月也紅遍大江南北。然而少有人知道,他的成功經(jīng)歷了15年的文火慢熬。
5歲時他拿到了一本《上下五千年》,在隨后的幾年里,他把這本書看了11遍,熟稔中國歷朝歷代的故事。上中學時便開始翻閱《二十四史》和《資治通鑒》。他覺得歷史是有趣的,不是簡單的年代、人物、事件、意義的羅列。他的夢想,就是寫出讓人們喜歡閱讀的真正的歷史。
大學四年,他經(jīng)常自己一個人在教室里看喜歡的歷史書。工作后,仍保持大學時的習慣:下班后就回到家看書。
經(jīng)年累月,他看了6000多萬字的史料,寫出了《明朝那些事兒》,最終熬得名聲大噪。
普通人追求舒適,高手卻在下笨功夫。任何一項技能的提升都需要長時間的打磨。只要學會靜下來,在自己的領域以自己的節(jié)奏來深耕,哪怕只干了一件事,也勝過于你干一堆平庸的事。
不要因為別人的嘲笑,而丟掉自己的堅持,也不要因為別人的成功,而慌亂了自己的步伐。總有人走得比我們快,但不必介意,也不必著急。
不盲從別人的腳步,只有堅定自己的目標,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節(jié)奏。
周國平曾與朋友有過這樣一段對話。
他有一位酷愛詩歌、熟記許多名篇的朋友感嘆道:“有了歌德,有了波德萊爾,我們還寫什么詩!”
周國平先生與他爭論道:“盡管有歌德,盡管有波德萊爾,卻只有一個我,這個我是歌德和波德萊爾所不能代替的,所以我還是要寫?!?/p>
反觀我們的生活,亦是如此。不管是按照別人的想法活,還是活成別人的樣子,都是對人生最大的誤解。
我們每個人應追隨著自己的心,活成獨一無二的自己。
“愛你所愛,行你所行,只問初心,只問敢勇,無問西東?!痹改阄叶寄茉谧约旱氖澜缋锊换挪幻Γ删妥詈玫淖约?。
主播:劉暢
風雨中做個大人,陽光下做個孩子
文章來源:樊登讀書(ID: readingclub_btfx)
作者:羊駝,一個希望用文字溫暖世界的普通人。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部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