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到一些高血壓的患者,聽他們描述說自己有手麻或腳麻的現象,服用降壓藥后血壓就降下來了,但手麻的癥狀卻一直得不到緩解。
有些老中醫(yī)會把這種高血壓產生的手麻叫做“小中風”。
什么意思呢?
好比我們的身體是樹干,現在這種癥狀表示風邪還小,但只要不抑制,就會演變成大風。
大風會把樹干刮倒,倒下的大樹就是“偏枯”,這是中風的另一個叫法。
此時就會有人好奇了,風邪是哪來的呢?它又和手臂發(fā)麻什么關系,為什么會導致中風呢?肝是“風木之藏”,因此風的形成和肝腎關系最為密切。肝屬木,它里面有陰有陽,陰陽平衡,勢均力敵,功能才可以正常運行。
但隨著年齡增長,肝陰會逐漸損耗,導致肝陽二者不平衡。
腎為肝之母,肝陰不足就會去求助腎陰,久而久之,把腎陰也給耗費了,而肝陽越來越多。陽氣好動,容易生風,那么肝陽多了就會生成肝風,陽氣主升,沖到大腦會導致頭昏腦漲。除此之外,肝風也會往手臂的經絡里鉆,這些風邪一旦進入經絡,就會導致手臂某處運行不暢,氣血不通,出現手臂發(fā)麻的現象。
手臂發(fā)麻只是肝風亂動的初步現象,剛開始并不嚴重。但如果肝陰越來越少,肝陽越來越旺,肝風隨之就越來越大,總有一天會沖破腦絡,導致腦出血,形成中風。
因此,我們在手臂發(fā)麻的初步階段,就要有防患于未然的理念,這里給大家可以參考天麻鉤藤飲。
原方的用量為:天麻,川牛膝、鉤藤,石決明,山梔、杜仲、黃芩、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方中的天麻、鉤藤、石決明都有平肝熄風的功效;山梔和黃芩可以清熱瀉火,讓肝經不至于上亢;益母草活血,牛膝可以引血下行,配合桑寄生和杜仲來達到補益肝腎的效果;夜交藤和朱茯神安神定志;
諸藥合用,共同達到清熱安神,平肝熄風的作用。
肝風少了,經絡通了,手臂發(fā)麻,肢體麻木的現象自然就會緩解,血壓也可以降下來了。最后還是要提醒大家,對病癥要辯證看待,用藥也要請中醫(yī)大夫指導。
做到這幾點,預防和緩解手麻!
1、養(yǎng)成低鹽低脂的飲食習慣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都有可能導致手部發(fā)麻,而這幾類疾病大多數都是因高脂飲食所致。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飲食,盡量保持低鹽低脂的飲食習慣,從而減少這幾類疾病的發(fā)病率,預防、緩解手麻。
2、溫水泡手
溫水泡手可以讓血管保持擴張狀態(tài),促進肢體末端的血液循環(huán),對緩解手麻的癥狀有一定的作用。
總而言之,若經常感覺手麻的話,很可能與高血壓、腦缺血等有關,大家一定不能忽視,及時去醫(yī)院,找到病因,早發(fā)現早治療!
我是@腦病科楊克勤主任 ,關注我,共同呵護心腦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