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處者,躲避,離開也;暑,意為暑氣炎熱;此時三伏天接近尾聲,所以處暑意味著炎炎夏日即將離去,隨之而來的便是秋風習習,陣陣清涼。
處暑是由夏季轉入秋季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此后能夠明顯感受到氣候的變化,少了夏日的潮濕,多了秋日的干燥,吹拂在臉上的風也清涼了不少。我們的身體機能會隨著季節(jié)的變換而自我調整,從而適應外界環(huán)境。不過我們在生活起居以及飲食上也應順時調整,幫助我們的身體平穩(wěn)過渡。
處暑節(jié)氣,是與夏季辭別,正式迎接秋天,在日常起居上,我們要規(guī)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為秋冬的來臨養(yǎng)精蓄銳。在飲食上也不能馬虎,要遵循秋季干燥的特點,多吃一些補充營養(yǎng)同時又兼具滋陰潤燥的食物,另外季節(jié)變換,對于我們的脾胃來說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也要多吃些對脾胃有好處的食物。
明天就是處暑節(jié)氣了,下面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些適合處暑節(jié)氣的食物,牢記“多吃3樣,少吃3樣”,合理忌嘴,巧妙應對秋季的復雜氣候,一起來看看吧~
【多吃3樣】
第1樣:多吃有益脾胃的食物
處暑時節(jié),氣候變化多端,冷熱交替頻繁,這個時候我們的脾胃會比較脆弱,所以在入秋之前要注意對脾胃的保養(yǎng),才能更好地為身體補充營養(yǎng),從而為秋冬打基礎。這個季節(jié)的食材非常多,比如小米,玉米,南瓜,蓮藕,包菜,百合等都有助于滋補脾胃,促進消化,平時可以多吃些。
推薦食譜1:南瓜雜糧飯
食材準備:老南瓜一塊,小米,藜麥,大米分別適量
1、南瓜的外皮也是可以吃的,而且其中的營養(yǎng)也比較豐富,所以我們能保留的話最好保留。把南瓜切成小塊備用。
2、小米,藜麥,大米分別取三分之一,也可以靈活調整每樣食材的量,然后淘洗干凈。
3、三樣米淘洗完畢以后,加入1.2倍左右的清水,浸泡半個小時,這樣煮沸的飯會更香更糯。
4、最后我們把南瓜放進鍋里,然后選擇“雜糧飯”的程序,四十分鐘左右,噴香好看的南瓜雜糧飯就蒸好了。比普通的大米飯更美味,也更營養(yǎng)。
推薦食譜2:包菜炒粉
所需食材:松散型包菜半個,粉條一把,老抽半勺,蠔油半勺,蒜片適量,食用油和食鹽分別適量
1、我們首先準備一把粉條,在沸水中煮軟,然后在清水中降溫,撈出以后,用廚房剪刀剪短,接著加入半勺老抽,少許食用油,拌均勻備用。
2、市面上的包菜有松散型和緊實型之分,炒著吃的話,最好選擇松散型的,口感更加清脆。首先把包菜最外邊的幾層剝下,浸入鹽水中殺菌,然后瀝干。把包菜隨意撕成小塊備用。另外準備一些蒜片。
3、起鍋燒油,先把蒜片下鍋炒出香味,接著把包菜下鍋,調入一小勺蠔油,保持大火快速翻炒,半分鐘左右,包菜也就斷生了。
4、接著我們把粉條倒進鍋里,與包菜快速炒均勻,再調入適量的食鹽,炒至融化,就可以關火了。
第2樣:多吃薯類食材
秋天是各種薯類食材豐收的季節(jié),比如土豆,紅薯,紫薯,芋頭,山藥等等,這些長期生長在地下的食材,充分吸收了土壤中的養(yǎng)分,所以其中大多富含微量元素,比如鉀,鎂,磷等成分,這些成分都是我們人體必不可少的,對于維持代謝平衡以及各項機能的正常運行都非常重要。另外秋天容易困乏,多吃些薯類,也可以幫助緩解秋日疲乏,助力我們精神度秋。
推薦食譜1:油燜芋頭
食材準備:荔浦芋頭300克,小蔥適量,醬油2勺,蠔油1勺,玉米油適量
1、把芋頭的外皮削干凈,在水下沖洗一遍,然后切成大塊備用。
2、鍋內加入適量的清水,提前煮沸,把芋頭放進去,煮5分鐘左右,一直到斷生后,撈出來,也可以適當多煮一會兒,這樣炒好以后口感更加粉糯。
3、起鍋燒油,把蒜末和姜絲與油同時下鍋,小火炒出香味。
4、把芋頭放進去,調入老抽,蠔油,然后快速翻炒,使芋頭入味。不需要加鹽,最后撒上一些蔥花,就可以出鍋了。
推薦食譜2:蛋撻皮紅薯酥
食材:紅薯一塊約100克,蛋撻皮8個,砂糖20克,蛋黃1個,芝麻適量
1、把紅薯洗干凈,外皮削掉,切成塊狀,放入盤中,在蒸鍋里蒸透,時間約為二十分鐘。
2、把蒸熟的紅薯端出鍋,盤底的水分最好倒出去,接著加入一些砂糖,然后把紅薯搗成泥。
3、蛋撻皮提前五分鐘從冰箱冷凍層取出,在常溫下稍微軟化即可。然后拿起一個蛋撻皮,加入一些紅薯泥,接著從中間對折,邊緣的部分捏牢。再次擺放回烤盤里。然后放入預熱好的烤箱里邊,200度烤十分鐘左右,將蛋撻皮烤凝固。
4、把蛋撻皮從烤箱里端出來,將外邊的鋁殼剝掉,接著在表面刷上一層蛋黃液,撒上一些黑芝麻。
5、最后將烤盤再次送入烤箱,200度繼續(xù)烤二十分左右,蛋撻皮個個蓬松金黃,香味也散發(fā)出來,就可以端出來了。外皮酥脆,紅薯餡料軟糯香甜,非常美味。
第3樣:多吃秋果
俗話說“春吃芽,夏吃花,秋吃果”,如今各種秋果陸續(xù)上市,不吃些就可惜了。除了蘋果,石榴,梨子,葡萄等各種水果以外,還有花生,核桃,板栗,榛子等堅果,堪稱植物的精華,更是不能錯過的。在堅果中,富含維生素,不飽和脂肪酸,以及礦物質等成分,有益健康好處多。
推薦食譜1:花生核桃米糊
食材:花生米一把,核桃仁兩個量,糯米20克,紅豆20克
做法:把核桃仁剝出,掰成小塊,其他的食材分別也取適量,淘洗干凈以后,一起加入搭配破壁機中,注入適量的家庭飲用水。如果喜歡味道甜一些的話,可以酌情加入一些冰糖進去。然后選擇營養(yǎng)糊的程序,半個小時以后,香濃順滑的堅果米糊就煮好了,滋潤可口,滿滿的營養(yǎng)。
推薦食譜2:板栗燜雞
所需食材:板栗一把,香菇5朵,雞大腿2個的量,料酒1勺,生抽2勺,老抽1勺,冰糖適量,蔥花姜片蒜粒適量,食用油適量
1、帶殼的板栗如果在生的時候直接剝是非常困難的,我們可以將其連皮洗凈,底部劃上幾刀,在沸水中煮兩三分鐘,關火后放入冷水中浸泡,這樣再剝就容易多了。
2、兩個雞大腿剁成小塊,并且把血水洗干凈,然后將水分瀝干,最好用吸水紙擦干。另外將香菇洗干凈,切成小塊。
3、新鮮的雞腿,不飛水也沒有關系,如果是冷凍過的,那么需要先進行飛水的操作。鍋內淋入食用油燒熱,放入蒜片姜片以及蔥白炒香,然后把雞肉倒進鍋里,快速煸炒,一直將水分炒出去,并將雞油炒出。
4、接著我們開始調味,在鍋中依次加入料酒,老抽,生抽以及冰糖,并且快速翻炒至雞肉上色。
5、最后我們把板栗和香菇倒進鍋里,翻炒均勻,淋入一小碗熱水,然后燜半個小時,出鍋前加入一勺蠔油,翻炒均勻,再撒上蔥花即可。
【少吃三樣】
早秋時節(jié),飲食上應以清淡為主,選擇應季的食材合理“秋補”,而肥膩的食物,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冰冷寒涼的食物這三樣則要少吃或不吃,肥膩的食物不容易消化,對身體健康不利,而辛辣刺激的食物則會加重秋燥,引起上火等,冰冷寒涼的食物不利于脾胃的保養(yǎng),容易讓體內受寒。當然,不僅要管住嘴,還要邁開腿,每天保持適度的運動,有助于對抗秋乏,強健體質。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記原創(chuàng),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歡迎大家關注,點贊,收藏和轉發(fā)!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