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處暑送鴨,無病各家”。鴨肉真的那么好?讓我們看看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臨床營養(yǎng)科教授、營養(yǎng)科副主任于康老師是如何評價鴨子的吧。
一、雞肉、羊肉,不如鴨肉
鴨肉性涼,清熱解暑。和容易上火的牛羊肉不同,鴨肉既能清熱,又能補虛。
1.清熱補虛
中醫(yī)認為,鴨肉性寒、味甘、寒,入脾、胃、腎、肺經,中醫(yī)認為它養(yǎng)胃生津、止咳,能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
鴨肉屬于高蛋白食物,它的蛋白質含量為15%~16% ,而豬肉的蛋白質含量只有12%~13%。攝入充足的蛋白質,對于提高身體的免疫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鴨肉護心、護血管
1.護心
鴨肉中含有“心肌的保護劑”——煙酸,吃鴨肉有護心、護血管的作用。
2.護血管
紅肉中更多的是飽和脂肪酸,而白肉如鴨肉,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而且鴨肉更細嫩,易咀嚼。
鴨肉的單不飽和脂肪酸,為9.3克/100克是牛肉的5倍多!
研究表明,鴨油中的脂肪不同于黃油或豬油,鴨油中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接近理想值,化學成分近似橄欖油。
三、專家提醒
烤糊烤焦的鴨皮不健康,脂肪在高溫下會產生多環(huán)芳烴,是有致癌風險的成分,偶爾吃一些不礙事,不可長期大量吃??绝喗ㄗh
最多一個月吃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