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不卡日本ⅴ一区v二区_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_天堂v在线视频_亚洲五月天婷婷中文网站

  • <menu id="lky3g"></menu>
  • <style id="lky3g"></style>
    <pre id="lky3g"><tt id="lky3g"></tt></pre>

    黃花魚不僅長得漂亮,其魚肉之細嫩鮮滑,也是魚中之冠

    文 | 李心亮

    二十年前,單位有一女同事,挺逗。她有兩個特別的癖好,我一直忘不了。

    其一,吃餃子,不吃第一頓下出來剛出鍋的餃子,而是喜歡吃第二頓熥出來的餃子;其二,到市場買魚,只撿漂亮的買,看不順眼的不買。

    我問她為什么,她說,長得丑的魚,她吃下去肚子不舒服。豈不怪哉!

    鲅魚她就不吃,說鲅魚牙尖尖著,青藍的魚皮閃著寒光,很兇惡的樣子。

    扒皮狼她也不吃,說扒皮狼藍灰的砂洗樣魚皮,頂著一根尖刺,像傳說中陰間的牛頭馬面。這一點她還真說對了,扒皮狼的學名就叫馬面鲀。

    我問她什么魚漂亮,她脫口而出:黃花魚漂亮,黃姑魚也漂亮。

    不得不說,她的審美眼光一流。

    人有美丑,魚亦然。

    就像是一位身著黃衫的皇家公主,黃姑魚就像是身披金甲的威武將軍。這二位的靚和帥在魚類里是出類拔萃的。

    黃花魚通體明黃,就是皇帝龍袍的顏色,尤其是腹部,黃得搶眼,嬌艷。

    黃花魚的魚頭略尖,像一位瓜子臉的少女,魚唇是鮮艷的橘紅色,這在魚類中很是少見。胸鰭、腹鰭的顏色是明黃色的,略微帶著幾絲艷紅,像披著瑰麗的瓔珞一樣;尾柄修長,從下腹部逐漸變細;尾鰭似鳳尾,上部一斜弧形,中部略有鼓起,下部流線型收縮,看過唐宋宮廷劇的,可以聯(lián)想到打在皇后身后的夔扇的形狀。

    黃姑魚體雖黃而泛出紅銅色,所以福建廣東沿海的漁民稱黃姑魚為銅鑼魚——確實是銅鑼的顏色。

    黃姑魚魚頭略呈鈍圓,一派威武之相??诒赛S花魚大而寬,胸鰭、腹鰭的顏色是桔紅色,近邊緣轉為桔黃色;尾柄短,幾乎與背鰭相接;尾鰭平直,粗而長,顯得很陽剛。喜歡京劇的朋友,可以看看著名武生葉金援在《連環(huán)套》中黃天霸的扮相,黃姑魚就是這么英姿颯爽。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不常接觸海魚的人,很難分辨得出哪是黃花魚,哪是黃姑魚。

    以前的人們靠顏色來分辨,大體不會認錯?,F在的人聰明了哇,用化工染料明玉黃把黃姑魚染上色,冒充黃花魚賣給消費者。為什么這么做呢?黃花魚貴,黃姑魚相對便宜。

    現在不管是便宜還是貴,野生的黃花魚和黃姑魚在市場上全都難覓蹤影,能見到的,十有八九是南方來的養(yǎng)殖品種。一句話,中看不中吃。

    殊不知,五十年前的渤海灣,春天的漁汛,來得最早的就是黃花魚;而整個夏季秋季,黃姑魚都是在廟島海峽(蓬萊與長島之間的水域)產卵繁殖,是夏秋季節(jié)供應上市的最佳品種。

    黃花魚汛憶當年

    蓬萊沿海的老漁民過去是“辨風識海”的。從春分到清明之際,如果經常刮北風、東北風,那么今年海上的收成一定錯不了;如果經常刮大南風,那么今年海上的收成一定好不了。

    我請教一位上了一輩子海的老漁民,問這是什么原因。他說:春分到清明,各種魚群從黃海洄游到了威海外的成山頭一帶,如果遇到了大北風或者東北風,魚群就逆風拐進了渤海灣;如果遇到了大南風,魚群就順風直接進入了朝鮮海。渤海灣的春天怕大南風,就是這個道理。

    我找來海圖,對照著觀察。老漁民講的一點不錯。

    一兩場大東北風過后,黃花魚漁汛來了。黃花魚漁汛早于鲅魚漁汛,是渤海灣春季的第一次大規(guī)模漁汛。時間一般是:拐過威海衛(wèi)成山頭大約清明后一周左右(陽歷4月10號),煙臺口外的漁汛在4月15號;4月20號前,蓬萊也見黃花魚了。

    1967年春天,我們村漁業(yè)隊的作業(yè)船在蓬萊城東的白石(現在的蓬萊市新港街道灣子口村,銅井村)灘外,趕上了黃花魚汛,每一條船都捕獲了兩三千斤黃花魚。

    那時候是計劃經濟,所有的魚都由縣水產局統(tǒng)一收購,不能私自處理。漁民們都商議漁業(yè)隊長:捕了這么多魚,咱們私下里分一點吧!老婆孩子可是一個大春天沒見著葷腥了。隊長膽子小,不敢做主。幾個年輕的膽子大的船長私下一商量,背著隊長,偷偷留下了半船魚。大約一千多斤,按照所有的人頭數,包括隊長在內,每家大約分得三十斤。

    日頭落山了,派回村送魚的船偷偷起了錨,趁著月色,從白石港往村里進發(fā)。船跑了將近三個小時,晚上九點半了,靠了我們村的岸邊。負責送魚的悄悄地挨家挨戶敲門,招呼到海邊分魚去。那個夜晚,村里彌漫著一股喜悅的氣氛。雖然這個喜悅有點偷偷摸摸。

    第二天,隊里有不少的婦女請假回娘家,去干啥了?回娘家送魚。平時相處得好的左鄰右舍,也都偷偷地送幾條,叫大家都嘗嘗這春天的第一口鮮魚。

    據說,有嘴饞的老娘們,當天晚上分到魚,連夜就下鍋了。惹得起夜的鄰居直疑惑:哪里來的燜黃花魚的香味呢?

    筐子線釣黃姑魚

    黃姑魚的汛期晚于黃花魚半個月,基本是與鲅魚的汛期腳前腳后,相伴在一起,到煙臺口外都是在5月1日前后。

    黃花魚個頭比較勻稱,沒有很大的或很小的,一般都是八寸長短,一斤到一斤二兩左右;而黃姑魚則不同,黃姑魚能長得很大,壽命很長,據說能活過三十歲。

    1991年,在煙臺口外,我父親捕獲了一條8斤8兩的大黃姑魚。晚上船停在煙臺芝罘島東口村碼頭,連收魚貨的販子都很驚奇,很少見這么大的黃姑魚。

    黃花魚沿著廟島海峽一路西進,去渤海深處產卵繁殖;而黃姑魚其中的一支,就在廟島海峽的溝什(溝什:據老漁民講,這是廟島海峽的最深處,是一條大海溝,最深處將近百米,是各種魚的魚窩子)產卵繁殖,不挪窩了。

    每年的端午節(jié)后,麥子拔完,顆粒歸倉了,黃姑魚產卵繁殖期過了,就開始吃魚餌了。釣黃姑魚最好的時機是上秋后,提早的話,釣不多少。

    蓬萊漁民釣魚,用的不是常見的手把線,而是筐子線。一筐線一百把鉤子。這不僅是一門手藝,這簡直就是一門藝術。

    曾跟老父親一道下筐子線:一人負責掌舵,父親站在船的右舷,手邊擺著筐子線。身子微弓,手起鉤飛,眼觀風色變化與水流急緩,手下掌控甩鉤的節(jié)奏,隨時向掌舵的吆喝一兩聲,及時糾正船行路線與速度,就像是一位全神貫注的交響樂團指揮家。一項平常的勞動,干到了極致,真的是美極了。

    記憶中最深刻的一次釣黃姑魚,是我上初中一年級那一年。

    夏末秋初,那天晚上將近九點了,父親釣黃姑魚還沒有回來,我和母親到海邊去看看。到了海邊不一會兒,我家的船回來了。滿滿的一船艙黃姑魚呀!

    父親興奮地說:今天碰到大魚群了,一筐子線一百把鉤,能釣上來七十條魚。帶的四筐子線來回倒騰,魚餌全部用干凈了。

    上了岸,過完秤。九百多斤,創(chuàng)造了我村筐子線釣黃姑魚的記錄。真是空了前,也是絕了后。

    怎一個鮮字了得

    “魚我所欲也”,是因為魚鮮美可口。水中魚,陸上羊,合而為“鮮”。黃花魚肉質細嫩鮮滑,沒有哪一種魚的肉能像黃花魚這樣軟,細,說是入口即化,一點都不夸張。黃姑魚的肉是蒜瓣型的,比較粗而質地硬,但也是十分鮮美。

    寧波菜中有一款叫大湯黃魚,是用一尾大黃花魚,上溫油煎得兩面焦黃發(fā)脆,添上高湯,配以筍絲和腌雪里蕻末燒制而成。我在上海時,上海有一道菜是雪菜黃魚,和大湯黃魚異曲同工,就是沒有筍絲罷了。蔣介石生前最喜歡吃這道菜,每次回老家奉化溪口,都由他的原配夫人毛福梅親自下廚做這道菜。

    汪曾祺先生可以稱得上是一位雅人。他在《食道尋舊》一文中寫了他在老舍先生家吃黃花魚的一段故事,茲錄如下:

    “老舍先生好客。他每年都把市文聯(lián)(指北京市文聯(lián),當時老舍先生是北京市文聯(lián)主席)的干部請到家里去喝兩次酒。一次是菊花開的時候,賞菊。一次是臘月二十三,老舍先生的生日。菜是地道的老北京味,很有特點。我記得很清楚的是芝麻醬燉黃花魚,是一道湯菜。我以前沒吃過這道菜,以后也再也沒吃過。黃花魚極新鮮,而且是一般大小,都是八寸。裝這個菜得一個特質的器皿——瓷盬(音gu,三聲)子,即周壁直上直下那么一個家伙。這樣黃花魚才能一條一條順順溜溜平躺在湯里。若用通常的大海碗,魚即會拗彎甚至碎斷?!?/p>

    我十分敬佩汪先生,他對生活的觀察是那么的體貼入微。黃花魚本身腥味不大,寧波菜配以筍絲,雪菜,我以為是絕配,但配以芝麻醬是個什么道理?增加香味嗎?不像是那么回事。是不是芝麻醬的香味與黃花魚相配味道更誘人特別呢?我沒吃過,只能這樣猜測了。

    黃花魚本身刺極軟,用鏟子從鍋里往外盛,極容易碎斷,所以做黃花魚基本都是先煎一下——使魚身結一層薄殼,才不致碎斷。

    汪先生說魚長八寸,眼光真是毒辣。我請教了老漁民,查了資料,黃花魚的標準體長確實是25厘米左右,折合算一下,恰好八寸。

    記憶中小時候,在黃姑魚上市的時候,能吃到干炸黃姑魚。

    一整條魚,一斤半左右,刮凈鱗,去除五臟,兩面各打七八條菱形花刀,深至魚骨,用醬油、蔥段、姜片腌制半個小時,不用掛糊,直接清炸。入熱油,魚浮到油面即熟,外焦而里嫩,用手撕下魚肉(黃姑魚肉結實,可以撕成條狀或塊狀),蘸花椒鹽吃,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秋冬之際,市場上賣的小黃肚,肉質細嫩,和黃花魚類似。黃肚并不是黃花魚的幼魚,它是單獨的一個品種,可以看作是黃花魚的縮小版,把它放大了,就是黃花魚的樣子。

    黃花魚,黃姑魚,魚頭里都有一對玉白的石頭,喚作石經,是魚類回聲定位用的,相當于人類的耳朵。

    黃姑魚還會“說話”呢,“說話”的聲音還很大,類似于牛叫和蛙鳴之間,也是一奇。

    鄭重聲明:本文內容及圖片均整理自互聯(lián)網,不代表本站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管理員(admin#wlmqw.com)刪除。
    上一篇 2022年9月18日 12:34
    下一篇 2022年9月18日 12:34

    相關推薦

    聯(lián)系我們

    聯(lián)系郵箱:admin#wlmqw.com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10:30-18:30,節(jié)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