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縣委大院”里的“為民情”
《縣委大院》以一件件民生民事,刻畫了縣城基層百態(tài),讓廣大基層黨員干部感同身受,更加堅定不移地“為人民服務”,決心當好政策的“傳聲筒”、人民的“勤務員”,為群眾謀實事、出實招、求實效,摸排村情、實地調(diào)研、傾聽民意,以點滴“枝葉情”成就濃濃“魚水情”。
《縣委大院》里梅縣長一上任就面臨拆遷和遷墳的難題,但他不緊不慢,既不用“口頭承諾”敷衍百姓,也不用“持久戰(zhàn)”逃避問題,而是面對難題勇于向難而進、迎難而上,深入基層一線聽民聲、察實情,真心實意換位思考、解決難題。黨員干部要向梅縣長學習,在躬身為民中映照真摯初心,從讓人民群眾能夠滿意的小事做起,踏踏實實地一件接著一件辦,在平凡崗位上譜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時代篇章,以“辛苦指數(shù)”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shù)”,以事業(yè)業(yè)績換取群眾的喜笑顏開。
有些看起來只出現(xiàn)在電視劇里的場景,在基層更容易被冠上“人之常情”的名義,讓人左右為難,阻礙工作的順利推動。究竟有沒有做到“身入”又“心入”,群眾心中自有一桿秤。心入了,才能防止為了落實而落實,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查出實情,用真招實策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真真正正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基層干部做事要有定力和魄力,要學會聽取建議,懂得團結(jié)一致,真正沉下心來、撲下身子,在深入、深思、深用上下功夫,打磨成做好新時代各項工作的“實功”。
劇中小林雖是新入職的公務員,但他主動請教,主動幫忙,踏踏實實在小事中積累經(jīng)驗,在會議中觀察學習,在不起眼的“送文件”“找資料”中沉淀。作為老百姓的“領(lǐng)路人”,黨員干部要在防溺水、禁毒、反電詐等民生實事上,采取幫生活、夯基礎(chǔ)、贈技術(shù)、批項目、送資金等硬核舉措,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遺余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作者:任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