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市場魚龍混雜,想要從中選出一瓶好酒很不容易,因此看牌子成了最便捷的方法,“中國四大名酒”、“中國八大名酒”之流無疑是酒友選擇的標桿,酒企的金字招牌。
從第一屆到第五屆的全國評酒會上,前前后后共有17種白酒曾上榜名酒之列,雖然霸主之位幾經更迭,但有些白酒始終一路領跑。
也有些幾經沉浮,早已不復往日輝煌,更有2大白酒可以用“慘”來形容,明明頭頂名酒光環(huán),卻反倒變得臭名遠揚,人人避之不及,難道說金字招牌失效了?
毀在自己人手里的全興大曲
1963年第二屆評酒大會的舉辦,令來自四川的全興大曲脫穎而出,榮列“八大名酒”之一,并和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沱牌曲酒、劍南春被譽為“川酒六朵金花”。
從此開啟了屬于自己的輝煌時代,“喝全興,萬事興”的廣告語更是火遍大江南北,每天來酒廠采購的車輛把大門圍得水泄不通,銷量一路高升,連年突破12億的大關。
那時候的它在四川比茅臺都要受歡迎,很多60、70后的酒友提到全興大曲,仍會為它感到遺憾,畢竟它也曾驚艷一整個時代。
可惜如今的全興大曲早已不復當年風光。
1998年,它在釀酒車間發(fā)現了國內最古老的釀酒作坊,為其取名“水井坊”,隨之而來的是核心品牌全興大曲發(fā)展停滯。
酒廠不僅傾注所有資源給水井坊,還弱化全興大曲,只為把水井坊成功的推上舞臺中心,漸漸的全興大曲酒質下降,名氣也一落千丈。
再好的名酒招牌也禁不住這么揮霍,因此全興大曲只能從白酒舞臺遺憾退場,直到現在,都沒有東山再起,徹底成為業(yè)內小透明,不可謂不慘。
四大名酒唯一的沒落貴族 西鳳酒
它產自陜西省寶雞市,是鳳香型白酒的開創(chuàng)始祖,曾在第一屆評酒大會中,就以酒質取勝,被評為“四大名酒”,一時間享譽全國。
甚至多次登上國宴舞臺,市面上一度出現供不應求,一瓶難求的盛況,和如今的茅臺比之也是有過而無不及,誰要是只排了三天隊就買到,其他人都恨不得去蹭一杯沾沾喜氣。
然而隨著當時“四大名酒”中其它三兄弟迅猛的發(fā)展,唯獨西鳳酒每次上市沖刺前,問題頻頻,逐步跌落神壇,一副好牌被自己打的稀巴爛。
基酒對于酒廠來說,相當于人類的心臟,是自己命脈所在,但西鳳酒非但不重視、自產基酒,反而選擇過度依賴外購基酒,難以保證酒體品質。
再加上白酒界后起之秀越來越多,為保住自己的地位,搶占市場,西鳳酒甚至授權他人做了不少貼牌酒,最多時有2000多種貼牌標,直接導致酒體品質參差不齊,失去消費者信賴。
如今的西鳳酒7成以上外購基酒,8成以上貼牌酒,難怪它被稱為“貼牌狂魔”。
即便曾經是“四大名酒”又如何,如今還不是只能長期偏居陜西一隅,因貼牌過多而臭名遠揚。
畢竟名酒光環(huán)不是保你輝煌永駐的萬能招牌,它只是一頂七彩斑斕的桂冠,可以充當美名,卻絕不能用來充饑,一味追求,只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只有練好酒質這項基本功,才能讓自己的生命樹長青,像木臺厚道酒一樣,光陰流轉間,從散酒起家到如今小范圍火爆,雖然一直沒有走出本省,但卻始終昂揚前進著。
在茅臺老廠長李興發(fā)唯一女弟子,茅臺八仙之一馮小寧老師的帶領下,一直堅守“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態(tài)度,把心思都放在提升酒質上。
和茅臺一樣用的是貴州特產紅纓子高粱為原料,皮厚粒小,保持高出酒率;豐富的單寧讓醬酒中的香味物質充分綻放,90%以上的支鏈淀粉含量,使得酒體飽滿。
用傳統(tǒng)的12987工藝釀制1年、歷經165道工序才能出酒,再經過5年窖藏以及陳酒小批量勾調。在這個過程中,酒體能夠更好地陳化、老熟。
窖藏時間比茅臺還多2年,不僅能使酒中影響口感的雜醇油揮發(fā)得更為徹底,還會使酒體口感更加醇香,喝起來不辣不燥,醬香十足。
很多當地人下班之后都會選擇直接去酒廠接酒喝,生意最火爆的時候,排隊都要2、3個小時才能踏進門口。
可惜由于酒廠力求把錢都用在刀刃上,一直沒有在宣傳方面花費過多,所以導致它只在本地受歡迎,卻是實打實的外省冷門酒,時至今日,都守在原地。
其實除了它之外,市場上還有許多和它一樣“沉浸式”釀酒,卻忽略了宣傳的白酒,與只剩名酒虛名的全興大曲、西鳳酒相比,它們顯然能夠擁有更長久的未來。
畢竟酒質才是令白酒發(fā)展枝繁葉茂的根,希望這些沒落的老名酒可以明白這個道理,早日煥發(fā)新生機。